function a(index){
var div=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menuaaq');
var divs=mainaaq.getElementsByTagName('li');
var menuaali=menuaaq.getElementsByTagName("li");
for(var i=0;i
,
,
饽饽就是糕点、点心,这个说法,还是许宁跟刘亚楠学的。一开始许宁都是叫点心,是刘亚楠说,在他们北京,点心这个词都点忌讳,大家都是叫饽饽。许宁想着入乡随俗,也跟着叫饽饽。
他们过去的时候,刚好有人在那里交流。看到许宁他们的时候,还笑着用英语跟他们打招呼。许樊已经来过两次了,跟他们有点熟悉,一听对方打招呼,立马用英语回复。许宁站在边上,看着弟弟一脸自信的跟其他人交流,突然有种莫名的骄傲,她的弟弟越来也出色了。
许宁低头看冰棍,没注意到对方的视线,等了一会儿也没听到价格。转过脸,疑惑的朝小伙子看过去,又问了一次“师傅,我要三十根的话,多少钱一根?”
许宁也抬头看,上封信还是两个星期前收到的,家里只说已经收到了他们拍回去的电报。因为寄信是按重量来算钱的,所以总共也没写多少字。
“呵呵,我也是普通人啊,有时候会忘记事情不是很正常嘛。人都走光了,我们也下去吧。”周明华自然而然的从许宁身上把她的书包接过去,朝许宁他们教室看了一下之后说道。
许宁从后面走过来,伸手接过协议道:“罗奶奶,我先看一下好吗?”说完之后,就低着头一条一条认真看了起来。
许宁被他的坚决的态度惊了一下,随即充满感动,千言万语最后只有一句话“你若不离不弃,我必生死相依”。
“听你姑姑说,现在镇上这些豆子卖五分钱一斤呢。可惜你们太忙了,不然的话,摘点过去卖卖,也能赚点火柴钱。”许奶奶自从前段时间许宁卖冰棍赚了钱,就对做这种小生意感兴趣。特别是家里有的东西,像自家种的这些菜,拿出去卖,赚一点是一点。
1978年,在这个咋暖寒春的季节,北京大学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。一大早学校就已经准备就绪,各个院系的老师全都坐成一排,每个院系老师前面都放了一张桌子,桌子上立着各院系的指示牌,坐等学生报到。而学校大门口,也有老师在那里敲锣打鼓的迎接新生。沉寂了十年的校园,重新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。
许宁许樊吃饺子的时候,喜欢粘醋和辣椒。知道他们爱好的许奶奶,专门用个小袋子,给他们装了起来。两人吃的满嘴香,他们享受着,却把边上的人馋的要死。
周明华动作一顿,把头放在许宁的肩膀上,过了好半响才抬起头,双手捧着许宁的脸低声说:“真希望明天就结婚。”
周彬点点头道:“行,你去忙吧。至于什么时候叫许宁回来上课,你自己看着办吧。”还好许宁成绩不错,缺这么几天的课对她影响也不大。
“奶奶,这是别人送给你跟爷爷吃的,你们留着自己吃。我们回来的时候,给大家带了东西,我都准备好了。”许宁怎么说也来了这么久了,这里的一些习惯,她还是了解的。
“就是大家聊天都是用外语交流的地方,小五,你们学校外语角什么时候开始的。”许宁先是给大家解释了一下,然后问许樊。在后世,外语角一点都不稀奇,很多大学都有一个外语角。不过,现在就有外语角,倒是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了。
许宁刚从房间走出来,一直在关注她的许樊马上就看见了。前面他在房间门口看了一下,许宁太专心了,所以没发现。他看许宁那认真的样子,也没进去打扰。
“姑娘,要坐车吗?你们去哪里,我给你们送过去。”就在许宁许樊发呆的时候,一辆三轮车停在他们前面,看起来四十多岁的司机热情的问道。
“差不多都解决了,小五今天来就是过来说这个事的。”许宁点点头,在这里每天过的很开心,还认识了那么多的朋友,突然要离开,她也很舍不得。
中午三人在外面吃的,考虑到路上要坐好几天的车,火车上在想吃口热饭就难了。许宁他们中午干脆点了好几个硬菜,三个人吃的肚子都鼓了起来。
他们起的并不算早,家里其他人已经干了一早上的活,许奶奶和许妈妈在厨房准备早饭,许爷爷和许爸爸一大早就去镇上买祭拜需要的香纸炮竹去了。
许宁以前就经常自己买菜烧饭,所以她一进去,没有急着马上就买。而是先从外到里把菜摊全都逛了一圈,价格问了一下之后,才开始买。
她当然理直气壮了,要知道,未来会流行一个词,叫‘万元户’。而出现最多‘万元户’的,就是个体户。
但是,许宁也知道,现在的人对于土地看的比什么都重,对于老妈愿不愿意跟自己去城里开店,许宁心里还真没底。更不要说现在国家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,农村所有活全都是一起干,每天按照工分来计算。年底的时候,凭工分来分粮食、油和票。
[编辑:木杉]